4月学习故事:照顾蚕宝宝(24~25下)

作者:王园园 时间:2025-04-25 点击数:

    幼儿情况记录:可可跪坐在观察垫上,双手握住塑料放大镜,镜片几乎贴在饲养盒透明壁上。他的右眼因过度贴近而微微眯起,鼻尖在盒子上压出一个小油印。持续保持这个姿势约2分40秒未移动。突然,他的上半身猛地向后弹开,膝盖快速挪动转向教师方向:“老师!这只(蚕)在拉粑粑!黑色的,一粒一粒的!"食指用力戳向盒子某处,指甲与塑料盒碰撞发出“嗒嗒”声。不等教师回应,又立即趴回原处,左手指着桑叶边缘:”1、2、3...这片叶子有5个缺口!它是不是很能吃?"
   观察到第4分钟时,他用掌根擦了下鼻子,在盒子表面留下道水痕。发现某只蚕静止不动时,突然用放大镜敲击盒盖:"喂!你睡着了吗?"敲击声引得旁边幼儿皱眉侧目。
  欣欣站在观察台最边缘,双手背在身后交握。当教师分发桑叶时,她伸出右手食指和中指,像夹镊子般拈起叶片最尖端1厘米处。将桑叶放入盒内时,小臂保持不动,仅靠手腕轻微抖动使叶片落下。
   随后她绕着观察台移动,捡起三片掉落的桑叶碎屑。其中一片粘在地板上,她蹲下来用指甲抠了6次才成功。起身后一直用左手揉搓右手指尖,直到教师提供湿巾才停止。期间目光始终锁定在蚕盒周围1米范围内,有幼儿靠近就立即抬头紧盯其双手。

    幼儿行为分析:

    幼儿表现出较强观察力,能关注细节并语言描述,符合大班“能用工具探究事物特征”的目标。  
    幼儿记录能力较弱,可能因手部控制力不足或缺乏观察方法

    幼儿对生命的保护意识突出,但过度干预他人行为,需引导合作规则。

    教师后续支持:

分层支持科学探究:对观察力强的幼儿提供“蚕宝宝生长测量尺”,引导记录长度变化,鼓励预测蜕皮时间。对记录能力弱的幼儿提供蚕的轮廓图辅助描画,用“观察四步法”(看、摸、听、问)细化引导。  
    生命教育与社会性发展
     开展辩论活动:“怎么照顾蚕宝宝才安全?”引导幼儿理解“轻柔触摸”与“尊重他人操作”的平衡。  
     用绘本《蚕的一生》纠正认知错误,通过视频对比蚕蛾与蝴蝶的区别。  

     ⒊情绪与参与度支持  
     对害怕的幼儿:允许其先观察同伴操作,提供蚕宝宝玩偶进行角色扮演,逐步脱敏。 
  设计“蚕宝宝管理员”值日表,激发退缩幼儿的责任感。  

主办单位:太仓市高新区镇洋幼教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