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角色游戏开始了,睿睿穿上白大褂,戴上听诊器,坐在“诊室”等待病人。当萌萌进入诊室时,睿睿用听诊器为他“检查”,并询问:“你哪里不舒服?”在“诊断”后,睿睿对湉湉说:“他发烧了,需要打针。”
睿睿还认真地在病历本上记录“病情”,表现出较强的角色代入感。戴上护士帽,协助医生为病人“治疗”。她拿着玩具针筒为萌萌“打针”,并轻声安慰:“别怕,很快就好了。”湉湉还负责“配药”,将药瓶递给萌萌,并叮嘱:“一天吃三次。”萌萌捂着肚子进入诊室,对医生说:“我肚子疼。”在“治疗”过程中,他配合医生和护士的指示,表现出对角色游戏的理解。治疗后,他对医生和护士说:“谢谢你们!”洋洋扮演一位“感冒”的病人,她咳嗽着进入诊室。 医生为她“检查”后,护士为她“打针”并“开药”。洋洋在游戏中表现出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如:“我头好晕,需要休息。”睿睿和湉湉在游戏中配合默契,医生负责诊断,护士负责治疗,展现了良好的合作意识。萌萌和洋洋作为病人,能够主动与医生和护士互动,表达自己的“病情”。游戏过程中,睿睿还提醒湉湉:“别忘了写病历!”体现了对角色职责的理解。游戏结束时,睿睿和湉湉一起整理“小医院”的材料,将听诊器、针筒等放回原处。萌萌和洋洋表示:“下次我还要来医院玩!”
评价与分析:
睿睿和湉湉能够较好地代入医生和护士的角色,表现出对角色职责的理解。萌萌和洋洋作为病人,能够通过语言和动作表达“病情”,展现了较强的角色扮演能力。幼儿在游戏中使用了丰富的角色语言,如“你哪里不舒服?”“需要打针。”“一天吃三次。”等。幼儿之间的互动友好,能够通过语言和动作表达自己的想法和需求。睿睿和湉湉在游戏中分工明确,展现了良好的合作意识。萌萌和洋洋在游戏中遇到“病情”时,能够主动与医生和护士沟通,体现了问题解决能力。“小医院”提供的材料(如听诊器、针筒、药瓶等)能够满足幼儿的角色扮演需求。
病历本的使用增强了游戏的真实性,但部分幼儿对书写病历的兴趣较低,未来可以提供更多图文结合的记录方式。
下一步可以做:
增加更多与医院相关的材料,如体温计、血压计、口罩等,增强游戏的真实感。提供图文结合的病历本,方便幼儿记录“病情”。在游戏中,教师可以适时介入,引导幼儿更深入地理解角色职责,如医生如何与病人沟通、护士如何照顾病人等。将“小医院”与其他角色游戏结合,如“小超市”(买药)或“家庭”(照顾生病的家人),增加游戏的趣味性和综合性。鼓励幼儿在游戏中轮换角色,体验不同的职责,增强对社会的认知和理解。本次观察显示,幼儿在“小医院”角色游戏中表现出较高的角色扮演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合作意识。未来将继续优化游戏材料和引导方式,为幼儿提供更丰富的角色游戏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