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学习故事:我爱唱歌(24~25上)

作者:王偲妤 时间:2024-11-22 点击数:

游戏过程:

今天在快乐小舞台上,琪琪拿了一个铃鼓进行打击,发出“X X|XX X”的节奏,在重复打击了许多遍之后停了下来,把铃鼓放回了原位。接着琪琪继续在道具框里搜寻着,她发现了响板,起先,琪琪用一只手握着响板,让响板开合,但是响板并没有发出声音。之后,琪琪用一只手把响板放在了手心,另一只手放在响板上面,做出拍手的动作,将响板的两片木板开合,这次响板发出了声音,琪琪之后重复进行了多次。

行为分析:

琪琪用铃鼓打击出的节奏是老师经常使用的,琪琪再次重复进行,说明琪琪对于“X X|XX X”的节奏已经十分熟悉了。

琪琪在表演区经常会使用铃鼓进行打击、扮演角色。这一次,琪琪不再单纯使用铃鼓,而是去选择了另一样打击乐器。响板是我之前在班里进行语言时活动使用过的教具。琪琪一开始想模仿我的样子单手进行打击,说明琪琪知道如何使用响板,记得我在语言活动时所使用的方法并想要模仿,也说明了琪琪能够很好地运用已有经验。但是琪琪的手部力量与发展还不能很好地使用响板,并不能让响板发出响声。于是她另想了一个办法,运用“拍手”的打击动作让响板发出声响,并进行了多次。这一过程也从侧面说明了琪琪对于打击乐器感兴趣。

希希原本好好地照顾着娃娃,却突然开始打娃娃。这说明希希的行为是受直觉行动思维控制的。但是当我进一步问希希:娃娃是怎么打人的?他回答不出。这也说明了希希的行为具有无目的性、冲动性。

希希打娃娃的原因是娃娃先打人了。说明希希的思维具有拟人性、泛灵性,也表明了在希希的认知中认为别人打了我一定要打还回去。

支持策略:

《指南》中指出:“创造机会和条件,支持幼儿自发的艺术表现和创造。”教师在日常或者教学活动中也可以使用不同的打击乐器,不仅能丰富幼儿的经验,也给游戏与活动增添了乐趣。此外,让瑶瑶操作乐器分享展示给班里其他的幼儿,表扬瑶瑶的发现与操作,增加瑶瑶的自信心,鼓励其他幼儿去发现更多能够打击的材料,将表演区的乐趣分享给更多的幼儿,激起他们的兴趣。



主办单位:太仓市高新区镇洋幼教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