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1
大班综合:博物馆奇案
执教者:郑莺
太仓高新区镇洋幼教中心香花幼儿园
一、研究课题名称:依托“幼儿委员会”,构建幼儿园“自主社区”的实践研究
二、课题介绍:
⑴依托幼儿委员会构建幼儿园自主社区的组织架构及运作机制研究。
主要研究立足于“儿童本位”组建幼儿委员会,通过常态化的管理机制,引发幼儿对幼儿园管理的兴趣,作为幼儿园的小主人主导一日生活,最大限度地彰显儿童立场,并更好的做到对儿童的尊重、信任和接纳。
⑵ 依托幼儿委员会构建幼儿园“自主社区”的资源开发及内容的研究。
主要研究从自然资源、人文资源、社会资源助推幼儿自主管理,并结合现有资源以及正在开发的资源进行一定的整合,开展一系列真实、自然、创造、体验的活动,不断夯实“自主社区”的内容,对“自主社区”进行深度的规划与资源开发。
⑶ 依托幼儿委员会构建幼儿园“自主社区”的幼儿自我管理机制的研究。
主要研究以儿童立场出发,依托幼儿委员会进行幼儿自我管理机制,通过幼儿自主管理能力的发展,教师用横向发展的眼光看待幼儿,发现更多幼儿的闪光点,采取针对性的措施指导,切实、科学地促进幼儿园自主社区的构建。
三、本节课研究主题:
故事来源于《博物馆奇案·名画失窃记》,法国展馆里好好的画作,神不知鬼不觉的丢失了。是谁拿走了名画,他拿走名画想干什么?失窃现场留下了哪些蛛丝马迹,这真是一个吸引人的故事,一起去开启探案之旅吧!根据孩子们的探索兴趣,设计产生了本活动,带领孩子们一起抽丝剥茧,担任博物馆里的小侦探,在观察、讨论中找到拿走画的人。
根据课程游戏化理念,本活动以探案游戏的形式开展,激发幼儿的主动性与探索性。活动中孩子们将跟着保安鲍里斯一起进入案发现场,作为小探长寻找本案线索,帮助找到拿走名画的人,萌发小主人意识。
四、研究目标:
⒈仔细观察,大胆表达自己发现的线索,根据线索帮助鲍里斯找到拿走名画的人。
⒉乐意与同伴合作,共同寻找线索,发展推理能力。
五、理论/理念说明: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语言领域目标中指出,能根据画面的线索进行猜想,推测故事情节的发展。愿意与他人讨论问题,能大胆表达自己的发现与想法。在观察画面,抽丝剥茧的破案过程中,引发孩子们对时间点的把握、对人物外形特点的观察描述、对线索痕迹的猜想推测,发展孩子们观察、思考、合作、表达的能力。
六、研究方法:
⑴行动研究法。行动研究是以解决问题为中心的一种研究方式。首先,它以找出一个在实践中发展起来的起点为开端。之后通过观察、访谈等方法,找到相关资料,进行整理和分析。然后,发展出自己的行动策略。最后,将行动策略应用于实践,并对其效果加以检验。
⑵观察法。通过有目的、有计划的观察幼儿在“自主社区”中的种种表现,来分析幼儿的社会性发展的水平、现象、障碍等等。
⑶经验总结法:通过开展自主社区实践,阶段性地总结、反思,撰写研究经验及研究报告,形成有参考意义的模式。
⑷个案研究法:对幼儿在课题研究过程中表现出的典型行为进行观察、记录,并进行系统地分析。
七、相关过程设计简略说明
⒈观察欣赏名画,大胆表达自己的感受,引发兴趣。
⒉名画丢失,案件开启,引入探索主题。
⒊寻找线索,推理发现:认识在场所有的人,根据线索推测是谁拿走了名画。
⒋归还名画,小结名画丢失的原因。
八、研究反思:
活动中孩子们对担任小小探长,帮助博物馆找回丢失的名画很感兴趣,能激发孩子们的主人翁意识。过程中孩子们能通过寻找线索、仔细观察、分析讨论等方法,认识并推测拿走名画的到底是谁。在根据时间线索排除嫌疑人的过程中有一定的难度。能力较弱的孩子分不清8:07是否在8:00~8:10分之间,所以造成推测的瓶颈。需要能力强的孩子带领与合作才能成功破案。最后,孩子们知道了美术老师是因为太喜欢这幅《蒙娜丽莎》了,所以带回家临摹,出发点是好的但是要用正确的方式与方法。
大班综合:博物馆奇案
一、名画欣赏,引发兴趣
⒈出示法国展馆照片,教师介绍:
今天我们的故事很有趣,这是一个法国的展馆,在这个展馆里有各种各样的名画。
⒉出示名画图片,幼儿欣赏表达:
大家仔细看看,你喜欢哪一幅,或者说哪一幅画你在哪里见到过,都可以来说一说。
(幼儿自由发言,鼓励幼儿观察欣赏名画,大胆表达自己的感受)
二、名画丢失,案件开启
⒈展览开始,引入主题:
今天展馆里来了许许多多客人,这些人跟大家一样都对名画很感兴趣,他们很喜欢这些画,甚至有些人忍不住在当场画了起来。
⒉出示图片,认识主角:
这个时候有个保安叫鲍里斯,他朝他最喜欢的《蒙达丽莎》微笑了一下,看了下时间8.05分,就开始了他往常的巡视工作。(引导幼儿关注时间点)
⒊停电过后,名画丢失:
突然……怎么了?停电了,鲍里斯修好了电源,赶忙回到了他巡视的地方。
播放大叫音频:怎么了,他为什么大叫?(画不见了)刚才画还在吗?现在怎么不见了呢?
三、寻找线索,推理发现
㈠认识在场所有的人,猜测是谁拿走了名画
⒈观察每个人的外形特点
你的话提醒了鲍里斯:我把今天在场的人集中在大厅里,看一看谁才是拿走画的人。
第一排:第一个是馆长,他长着一张马脸;第二个是保安鲍里斯;第三个是美术老师,她扎了一个马尾辫,马尾跟她的尾巴方向是一样的;第四个是导游,导游伸出一只手,仿佛在介绍,他的头上是两个小尖耳朵。
第二排:第一个是学生,她扎着马尾,马尾跟尾巴的方向相反。接下来是清洁工,清洁工手里有把扫帚。这个呢是售票员,他长着长长的耳朵,手里还拿着一个包包。最后一个是舞蹈家,她是小圆耳朵,身上还穿着一条小短裙。
⒉幼儿猜测谁是拿走名画的人
教师小结:光猜测没有用,我们要用事实、证据来说话,不能冤枉任何一个好人。今天我们一起来做小侦探,跟老师一起去探案,好吗?
㈡发现三大线索,开启探案推理
⒈观察推理线索一:钉子上的布条
幼儿观察猜测:我们和鲍里斯一起回到刚才丢失画的那个地方,仔细看一看,你发现了什么?钉子上挂着什么?(黑色的东西……)
教师小结提问:可能是一片纸、也可能是一块布,请看清楚它的颜色和花纹。我们再看看这些人身上,你们有没有发现什么线索?
梳理幼儿的回答:黑色花纹衣服的人有可能是去拿画的时候,不小心让钉子把衣服勾住了,留下了一小块衣服,那我们把穿黑色花纹衣服的留下,其他的离开。8个人留下了6个人,范围缩小了。
⒉观察推理线索二:录像
教师介绍:鲍里斯想刚才巡视的时候停电了,虽然一片漆黑,我什么都没有看见,但是我们有监控录像啊。在红外线录像里,即使周围一片漆黑,我们也能看到到底是谁经过了那幅画,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录像吧。
播放录像:仔细观察经过人的外形特点,确定是谁来过了,并注意时间点。
提问:刚才有哪些人经过?(馆长、学生、美术老师、导游、售票员、舞蹈家)根据时间点(8:05~8:10),排除没有嫌疑的(馆长、导游、售票员)
幼儿操作:小组商量合作,圈出嫌疑人(美术老师、学生、舞蹈家),再次观看录像与操作卡核对。
⒊观察推理线索三:指纹
跟着鲍里斯再次回到丢失画的地方,发现了什么?地上有什么?(颜料)锁定嫌疑人,手上有颜料的画家和学生。
通过对比指纹的纹路,发现谁才是真正拿走名画的人?(美术老师)
结尾
教师小结:原来美术老师太喜欢这幅画了,想借回去画一画,但这样拿走是不好的哦,我们成功破了案,剩下的事就交给鲍里斯吧!
回顾欣赏名画《蒙娜丽莎》,你们喜欢这幅画吗?在哪里见过?请你看看她的眼睛、嘴巴……是不是感觉到她在对你微笑?你感兴趣的话也可以回去找一找,再研究一下这幅名画。
附2
课题研究课评价表
授课教师 |
郑莺 |
学校 |
香花幼儿园 |
授课班级 |
大3班 |
课题 |
综合《博物馆奇案》 |
授课时间 |
2024.5.7 |
项 目 |
评分点 |
满分 |
得分 |
设计 (10) |
1.符合规范要求和相关格式,选取的指导理论或理念恰当,过程或重点环节设计等体现问题的解决,成效的产生。 |
10 |
|
实施 (70分) |
2.研究目标明晰、恰当,体现与教学目标一致性。 |
5 |
|
3.研究观察点的选择符合研究目标,信息采集点明确、可操作性强。 |
10 |
|
4.课堂教学中与课题研究相关的教学要素相关度高,主题凸显、成果彰显。 |
10 |
|
5.注意在教学中运用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或理念、研究成果,相关经验和程式具有较强的针对性、科学性和可操作性。 |
10 |
|
6.教学手段、策略、技术应用有效,资源选择使用得当。 |
10 |
|
7.在研究主题引领下,课堂教学方式有改进、突破和创新。 |
5 |
|
8.教学环境设置合理,教学氛围和谐。 |
5 |
|
9.教师的教学基本功与课堂引导协调能力强。 |
5 |
|
10.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高,参与面广,思维活跃、学习品质高。 |
10 |
|
效果 (20分) |
11.解决了研究中所预设的问题,验证了课题研究假设。 |
10 |
|
12.学生相关学业水平和综合能力有效提高,不同层次的学生能感受成功的乐趣。 |
10 |
|
评课者 |
|
实得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