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月学习资料:有效激发幼儿自主游戏意识的策略探究

作者: 时间:2024-03-28 点击数:

论文摘要:所谓幼儿自主游戏意识是指,幼儿在基本独立的情况下能够完成的协作性或者团队性游戏的能力。一般情况下,幼儿所开展的游戏大多数是以小组或者班级的方式进行角色划分的。但是在实际执行的过程中,时常会因为幼儿自身的显著性特征或者幼儿教师组织的不到位等原因,使得幼儿自主游戏模式无法真正得以施行

关键词:有效激发;师幼互动;自主意识;策略探究

幼儿教育与其他年龄阶段的学生教育截然不同,考虑 到幼儿阶段孩子们的知识储备能力、行动思维能力、语言逻 辑能力等诸多方面的限制,导致幼儿教师能够使用的相关手 段十分有限。接下来本文将通过一场有趣的“角色扮演”游 戏,结合幼儿自身特点,从幼儿教师角度探寻激发幼儿自主 游戏意识的有效策略。

一、幼儿自身特点分析

1. 自我意识增强。进入幼儿教育阶段的孩子,年龄基本处于四至五周岁以上,这个年龄阶段孩子们的自我意识逐渐增强,最明显的表现为在日常生活中孩子们的问题逐渐增多。

2. 情绪表达丰富当孩子们进入幼儿期后,他们自身表达情绪的方式就已经产生了变化,不再局限于哭闹,而是开 始出现了一些更为细化、更为丰富、更为全面的情绪表达特征。比如幼儿面部出现的一些微表情,或者一些下意识的肢体动作,等等。

3. 自制能力提高。进入幼儿教育阶段的孩子们,普遍具 有一定程度的自制能力,这表现在他们能够依照幼儿教师的 相关指示完成一些简单的学习任务或者学习要求。

4. 认知与独立性。进入幼儿教育阶段的孩子们,能够独 立处理一些生活中的琐碎小事,比如独立完成自身的脸部手 部清洁、清洗手帕、自主用餐等,这是幼儿独立性逐渐形成 的表现。此外,幼儿的认知水平也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 提高,这也是父母总觉得孩子越大越不好哄的原因。

二、幼儿角色扮演游戏实况概述

1. 游戏背景介绍。以《熊出没》这一幼儿动画为背景, 让幼儿选择自己喜欢的动画角色,并且开动自己的小脑筋, 发挥出每一个动画角色的自身优势,协同作战,共同保卫大 森林,阻止光头强对森林的砍伐。

2. 角色选择阶段。对幼儿进行分组,具体小组人数视动漫角色 数量而定。要求幼儿记住各自的角色及其特征,适当地做出表演。 (为增强演出效果,表演时可以借助相应的服装、道具与音效。)

3. 森林保卫计划。要求幼儿按照各自的角色特点,发挥 自身优势,选取合适的角度参与到森林保卫计划中去,共同 阻止光头强破坏大森林。(在计划制订过程中应该充分考虑到人类角色与动物角色间的实际区别。)

4. 游戏结果裁定。由教师对幼儿所制订出的保卫计划进 行最终判定,在光头强与森林小动物这两类角色中选择游戏 最终获胜方,并且给予获胜方的幼儿一定的奖励。

三、幼儿角色扮演游戏问题分析

1. 起始阶段。幼儿兴致勃勃,却无从下手。角色扮演游 戏开始时,幼儿出于喜欢玩乐、热衷于游戏的天性,幼儿极 有可能出现相对兴奋的状态。在这样的状态下,幼儿对于游 戏的热情是极为高涨的由此而引发的必然是他们踊跃选择

自己喜欢的动画角色这一局面。但是,由于本次角色扮演中 所涉及的动画角色相对有限。由此便会引发幼儿对于有限角 色资源的争抢,这也就代表着在没有幼儿教师进行前期强制 干预的前提下,幼儿的角色选择环节极有可能陷入混乱的状 态。这是幼儿自我意识觉醒的表现,同时也说明幼儿阶段自我意识的出现通常是伴有强烈的情绪表达状态的。尤其值得一提的是,这种情绪状态极具感染性,容易在极短时间内由某个幼儿个体拓展到整个幼儿群体。

2. 中间阶段。意见分歧出现,引发争端。在幼儿进行完角色选择环节之后,他们需要完成的任务就变成了按照事先整理出来的动画角色的个性特征,表演出相应角色的不同状态。由于上一阶段中对于动画角色个性特征的总结整体上显得并不完善,因此容易导致其他小组成员在欣赏小组内某一位成员的表演时,对其产生不同意见。(比如,我认为熊大不仅仅是单方面的高大威猛,他还应该变得聪明些。我认为熊二并不只是贪吃和懒惰,他也有自身的优点。)这就涉及幼儿的独立性与认知性问题,在这样的情况下,幼儿之间又容易引发争端与分歧。这与上一环节中幼儿因为角色选择而产生的矛盾与分歧大不相同,与前者相比,此次幼儿之间的分歧是建立在认知层面上的,而非单纯的个人喜好层面,因此这深刻表明了幼儿阶段的孩子是具有一定程度的独立性与认知水平的。

3. 末尾阶段。游戏开始,意见初步统一。在末尾阶段,幼儿的角色选择争端与角色表现分歧均已结束,在幼儿教师的协助与引导下,幼儿最终会进入此次角色扮演游戏的下一个阶段——“森林保卫计划”。在完成相应动画角色个性分析与角色分配的基础上,幼儿能够比较容易地找准自身的角色定位。这样一来幼儿就可以达成统一的初步意见,共同来完成此次角色扮演游戏的高潮环节——“森林保卫战”了。值得一提的是,在整个游戏环节中,幼儿所出现的矛盾与分歧都要依靠他们自主解决,教师只能在这个过程中充当一个引导者的角色,除此外不能多加干涉。

四、幼儿自主游戏培养优化方案

1. 细化动画人物特点分析,帮助幼儿完成自身定位。面对游戏开始阶段幼儿兴致勃勃却 无从下手的问题,教师可以尝试着,通过细化动画人物特点分析来帮助幼儿完成自身的角色定位。具体而言,就是在考虑幼儿自身意见的前提下,结合幼儿平时的表现以及自身特长引导其去扮演相应的角色。与此同时,教师需要进行的另外一项工作就是,教导幼儿学会站在角色的角度思考问题。(比如游戏中的动物角色,需要充分考虑动物的天性,绝对不能过于拟人化的情况。)也就是说小动物能够利用的应该是森林中常见到的资源,绝不能是人类才能操纵的工具,否则就会使游戏失真,毁掉整体的游戏体验。

2. 进行幼儿情绪疏导工作,引导幼儿处理自身争端。面对游戏中间阶段,幼儿对于同一角色的不同认知而引发的争端与分歧问题,幼儿教师可以尝试着,进行幼儿情绪疏导工作,引导幼儿合理处理自身争端。具体而言,就是要求幼儿教师在争端出现的第一时间便对课堂的整体氛围进行把控。这样既能够有效地防止幼儿情绪化问题的群体感染,也能够有效避免幼儿之间因此产生的矛盾与冲突。而常见的课堂把控手段有转移话题与话题引导两种方式,他们之间各有优劣。首先,转移话题这种方式能够有效地转移幼儿注意力,但是容易造成话题偏离;其次,话题引导方式虽然能够有效解决当下争端,但是对于幼儿教师的临场应变能力要求较高。

3. 跟踪记录幼儿游戏表现,细化幼儿游戏意识分析。在角色扮演游戏结束之后,教师需要根据幼儿在各个游戏环节中的表现进行最终评判。前提是,要求幼儿教师将每一个幼儿在游戏过程当中的具体表现都进行提前记录,与此同时,这也是培养幼儿自主游戏意识的重要条件。教师对于幼儿自主游戏意识的发掘也是一个持久且漫长的过程,需要教师在一次次的观察与记录中寻找幼儿的缺陷与不足,需要教师在一次次的鼓励与引导中逐渐培养幼儿的独立思维与自主意识,以此为幼儿的自主游戏意识觉醒与自主游戏能力培养提供一个相对稳定的内外部环境。结合上述内容,我们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激发幼儿自主游戏意识的前提是,幼儿教师学会改变传统的包办式幼儿教育模式。此外,幼儿教师还要学会以引导者的身份,用恰当的手段引导幼儿自主解决游戏中所遇到的问题与矛盾,最终让幼儿在潜移默化的引导与教育中发展自身的自主意识,锻炼自身的自主能力。

参考文献:

[1] 郝娟 . 幼儿园自主游戏中幼儿学习品质培养研究 [D]. 山东师范大学 , 2019.

[2] 韦芃君 . 幼儿园大班户外自主游戏的教师支持行为研究[D]. 广西师范大学 , 2022.

推荐理由:自主性是指个体依靠自身的力量实现自己合理选择的目标及愿望的能力,它贯穿于个体发展始终,是幼儿个体发展的重要内容之一。

 

主办单位:太仓市高新区镇洋幼教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