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课题研究课:大班语言《蜂蜜失窃案》

作者:李红斌 时间:2025-04-23 点击数:

语言蜂蜜失窃案

执教者:李红斌

太仓高新区镇洋幼教中心香花幼儿园

一、研究课题名称:依托“幼儿委员会”,构建幼儿园“自主社区”的实践研究

二、课题介绍:

⑴依托幼儿委员会构建幼儿园自主社区的组织架构及运作机制研究。

主要研究立足于“儿童本位”组建幼儿委员会,通过常态化的管理机制,引发幼儿对幼儿园管理的兴趣,作为幼儿园的小主人主导一日生活,最大限度地彰显儿童立场,并更好的做到对儿童的尊重、信任和接纳。

⑵ 依托幼儿委员会构建幼儿园“自主社区”的资源开发及内容的研究。

主要研究从自然资源、人文资源、社会资源助推幼儿自主管理,并结合现有资源以及正在开发的资源进行一定的整合,开展一系列真实、自然、创造、体验的活动,不断夯实“自主社区”的内容,对“自主社区”进行深度的规划与资源开发。

⑶ 依托幼儿委员会构建幼儿园“自主社区”的幼儿自我管理机制的研究。

主要研究以儿童立场出发,依托幼儿委员会进行幼儿自我管理机制,通过幼儿自主管理能力的发展,教师用横向发展的眼光看待幼儿,发现更多幼儿的闪光点,采取针对性的措施指导,切实、科学地促进幼儿园自主社区的构建。

三、本节课研究主题:

语言是交流和思维的工具,《纲要》在语言领域中提出:"发展幼儿语言的关键是创设﹣个使他们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并能得到积极应答的环境。"《蜂蜜失窃谜案》这个绘本比较适合大班年龄爱探索、推理的兴趣和特点,通过谈话,在疑点重重、环环相扣的破案情境中,能让孩子们从不同的视角不断发现问题和分析问题,也正是一个真正的侦探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鼓励孩子们大胆表述自己的观点,将收获思维的训练,并有助于孩子从问题的破解中获得乐趣与自信。

四、研究目标:

1、理解绘本故事内容,尝试通过推理、预测等方式发现故事中的问题并解决问题。

2、在问题的破解中用语言、动作、表情等游戏化的方式表达自己,并大胆提出自己的观点和解决方案。

3、在探索的过程中体验到解决问题的乐趣,提高自信心

五、理论/理念说明:

陶行知先生提出的“生活教育”理论: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在本次活动中让幼儿在与生活实际的联系中发展相关经验。《纲要》语言领域中提出幼儿的语言学习需要相应的社会经验支持,应通过多种活动扩展幼儿的生活经验,丰富语言的内容,增强理解和表达能力。应在生活情境和阅读活动中引导幼儿自然而然地产生对文字的兴趣,用机械记忆和强化训练的方式让幼儿过早识字不符合其学习特点和接受能力。

六、研究方法:

1讨论归纳法:给予幼儿充分的空间自由说、大胆说,利于幼儿根据原有生活知识经验,从而帮助梳理和推理故事发展情节,使得幼儿的最近发展区实现最大化。
2情境体验法:游戏是幼儿学习的主要方式通过让幼儿在绘本剧情里探索与比较,引导幼儿主动探索和观察,并迁移到具体的生活经验中,从而进一步体验到探究和推理的乐趣,通过情境逐渐引导幼儿展开探索,培养其比较和判断能力。

七、相关过程设计简略说明

1.活动导入,故事《蜂蜜失窃案》进行导入

⒉讨论如何找到偷吃蜂蜜的人

八、研究反思:

《蜂蜜失窃谜案》这本书作为阅读材料目的是通过悬疑的故事情节激发孩子们的兴趣让他们在探索谜团的过程中锻炼语言表达和逻辑思维能力。我认识到,通过绘本阅读不仅能提高孩子们的阅读能力,还能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在活动设计上,尝试将绘本的内容与互动游戏相结合。通过故事的悬念和谜团,引导孩子们进行积极的思考和讨论。同时设计了一些角色扮演的环节,让孩子们能够更加深入地投入到故事中,提高他们的参与感和学习兴趣。总之,在开展《蜂蜜失窃谜案》教学活动时,深切体会到自己的教学方法在实际操作中的优势与不足,这让我对自己的教学实践有了更深的反思。
在教学中,我意识到原绘本内容繁多可能导致孩子们在阅读过程中难以集中注意力。因此,对绘本进行了画面的精简,帮助孩子们更有效地锁定关键信息,从而更精准地理解故事。通过让孩子们排除嫌疑人和匹配脚印,我成功地激发了他们的好奇心,并训练了他们的逻辑思维与间接推理能力。这种方法让孩子们在故事中的角色扮演中学习和成长。

语言蜂蜜失窃案

一、活动目标:

1.理解绘本故事内容,尝试通过推理、预测等方式发现故事中的问题并解决问题。

2.在问题的破解中用语言、动作、表情等游戏化的方式表达自己,并大胆提出自己的观点和解决方案。

3.在探索的过程中体验到解决问题的乐趣,提高自信心

二、活动准备:

《蜂蜜失窃谜案》绘本课件,匹配音乐。

三、活动重难点:

1.重点:能用语言、动作、表情等游戏化的方式表达自己,并从中获得乐趣与自信。

2.难点:能够运用推理、预测等方式发现故事中的问题,大胆提出自己的观点和解决方案。

四、活动过程:

一、观察绘本封面,引发幼儿阅读兴趣。

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个有趣的故事,这个故事的名字叫做《蜂蜜失窃谜案》——出示封面

师:看看封面上出现了谁?

预设幼:侦探、小狗……

师:你们说对了,故事的主人公是亨利警长和狗探员。

师提问:你们知道失窃是什么意思?谜案又是什么意思?

小结:蜂蜜被偷了,很难破的一个谜案,到底是谁偷了这个蜂蜜?我们一起听听这个故事好不好?

二、初步阅读绘本,理解绘本故事内容。

(一)一边讲述故事一边提问。

1.熊先生蜂蜜被偷。

师:今天早上亨利警长接到一个报警电话,是熊先生打来的,熊先生说“昨天晚上我家仓库里的蜂蜜被偷吃了两罐”。

提问:是谁打来的电话?发生了什么事?什么时候被偷吃的?在哪里被偷的?

提问:猜猜看会是谁偷的呢?为什么?(幼儿猜测回答)

师:你们回答的都有道理,但是要有证据才可以指证哦!我们继续往下看。(出示案发现场课件)

2.到案发现场调查取证。

师:亨利警长和狗探员很快就来到了案发现场观察。调查取证之后,又回到了警察局,开始进行排查。

3.锁定嫌疑人

狗探员很快就锁定了7位嫌疑人,因为这几位嫌疑人都偷过东西。

提问:它们都有谁?(兔子、变色龙、羊、大嘴鸟、青蛙、蜥蜴和猫)

师:亨利警长和狗探员说“破案是讲证据的,得一个一个排查一个一个分析,在这7位嫌疑人当中有4位要排除掉的,因为变色龙、羊和蜥蜴在前两天打架被关起来了”,还有一位是大嘴鸟,晚上看不到东西的。

小结:现在,我们排除了4位嫌疑人,剩下还有谁?亨利警长决定将这3位蜂蜜失窃谜案的嫌疑人一个一个的跟踪排查,按照顺序先跟踪兔子。

师:亨利警长和狗探员决定跟踪兔子。

引导幼儿发现故事中的问题,并提出自己的观点和解决方案。

1.跟踪排查兔子

师:于是亨利警长告诉狗探员晚上的时候,躲在兔子家的草丛里。(出示兔子家的图片)

提问:你们发现了什么?

提问:从兔子的着装、动作、神情看,你们觉得兔子那么晚了,会去做什么?(引导幼儿猜测回答并学兔子是怎么走路的)

提问:你们觉得兔子是小偷吗?

师:亨利警长和狗探员继续跟着兔子。(出示跟踪兔子课件)

提问:亨利警长和狗探员是怎么跟踪的?(幼儿回答清楚完整并学亨利警长和狗探员的走路)

师:亨利警长和狗探员一直跟着兔子(出示兔子参加舞会课件)

提问:你们发现了什么?

师:亨利警长和狗探员一直暗中观察兔子到第二天早上,又接熊先生打来电话说“我的蜂蜜昨天晚上又被偷吃了。”

提问:兔子是不是偷蜂蜜的人呢?

师:这时候兔子也排除了,还有谁是嫌疑人。

提问:你们认为会是谁呢?(幼儿猜测回答)

师:我们跟着亨利警长和狗探员到案发现场看看有什么新的线索,你们要仔细观察哦!

2.再次到案发现场调查取证。(出示案发现场课件)

提问:你们发现了什么?(脚印)

提问:你们认为是谁偷的?说说理由。

3幼儿观察分组谈论后,引导幼儿表述清楚完整。

4.出示脚印对比图片。

提问:你们认为会像谁的脚印呢?

5.跟踪排查青蛙(出示跟踪青蛙课件)

提问:亨利警长和狗探员是怎样跟踪青蛙的?

师:亨利警长和狗探员继续跟着青蛙。(出示3张跟踪青蛙)

(幼儿上台演示亨利警长是怎样跟踪青蛙的,并用“有时候......有时候......还有时候......”把话说完整

师:亨利警长和狗探员就这样一直跟踪青蛙,原来青蛙去参加青蛙跳大赛。到了第二天早上,亨利警长又接到了熊先生打来电话说:我家的蜂蜜又被偷吃了,而且被偷只剩下一罐了。

师:现在青蛙也被排除掉了。还剩下猫这一位嫌疑人。是猫吗我们应该怎么做呢?

6.继续到案发现场排查(出示案发现场课件)

提问:发现了什么?(猫的脚印)

提问:接下来应该怎么做?有什么好的方法?(幼儿讨论回答)

师:我们一起看看亨利警长和狗探员是怎么做的?(出示课件图片)

7设置悬念,引导幼儿猜想并表达自己的观点(新增结局

师:亨利警长和狗探员在屋子外等呀等呀,就等着猫来偷蜂蜜了。

师:这时,它们听到了重重的脚步声!(播放课件音频)

提问:大家仔细听一听,说说这个时候会是谁出现了呢?

(引导幼儿通过听声音,并发挥想象表达个人想法)

师:(出示课件)呀!怎么是熊先生呀!他闭着眼睛,直伸着胳膊,沿着花园的小路走进来。

提问:熊先生这是怎么了?

师:原来啊,熊先生是在梦游。只见熊先生打开仓库的门,朝着蜂蜜走去,哇喔,他脚下一滑,(出示课件)“救命”熊先生大喊了一声,清醒过来。

师:现在亨利警长和狗探员为熊先生解释了一遍为什么它的蜂蜜会不见了。

师小结 :小朋友们,到底是谁偷的蜂蜜呢?大家现在知道了吗?原来是熊先生自己梦游的时候把自己的蜂蜜吃光了,现在终于真相大白啦!


主办单位:太仓市高新区镇洋幼教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