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课题研究课:中班社会《我是图书区管理员》

作者: 时间:2025-04-18 点击数:

中班社会我是图书区管理员

执教者:吴银文    太仓高新区镇洋幼教中心香花幼儿园

  1. 研究课题名称:

    依托“幼儿委员会”,构建幼儿园“自主社区”的实践研究

    二、课题介绍:

    ⑴依托幼儿委员会构建幼儿园自主社区的组织架构及运作机制研究。

    主要研究立足于“儿童本位”组建幼儿委员会,通过常态化的管理机制,引发幼儿对幼儿园管理的兴趣,作为幼儿园的小主人主导一日生活,最大限度地彰显儿童立场,并更好的做到对儿童的尊重、信任和接纳。

    ⑵ 依托幼儿委员会构建幼儿园“自主社区”的资源开发及内容的研究。

    主要研究从自然资源、人文资源、社会资源助推幼儿自主管理,并结合现有资源以及正在开发的资源进行一定的整合,开展一系列真实、自然、创造、体验的活动,不断夯实“自主社区”的内容,对“自主社区”进行深度的规划与资源开发。

    ⑶ 依托幼儿委员会构建幼儿园“自主社区”的幼儿自我管理机制的研究。

    主要研究以儿童立场出发,依托幼儿委员会进行幼儿自我管理机制,通过幼儿自主管理能力的发展,教师用横向发展的眼光看待幼儿,发现更多幼儿的闪光点,采取针对性的措施指导,切实、科学地促进幼儿园自主社区的构建。

    三、本节课研究主题:

    中班的孩子通常在 4-5 岁,他们的合作能力和规则意识正在发展,但还不如大班成熟。微型社区是幼儿通过扮演角色,运用想象、创造性地反应周围生活的一种有趣游戏,同时对幼儿的社会性发展、认知发展、语言发展等有着重要促进的作用。蒙台梭利理论中强调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生活中的实践活动紧密联系起来,反对传统教育中只注重书本知识、忽视实践操作的做法。幼儿不仅要在课堂上学习理论知识,还要将这些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通过实践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陶行知认为 “做” 是知识的重要来源,也是创造的基础。他提出 “做中学,做中教,做中求进步”,无论是幼儿还是教师,都要在 “做” 的过程中获取知识和经验。

    四、研究目标:

    1.体验自主管理的乐趣。

    2.萌发初步的责任意识与集体意识

    五、理论/理念说明:

    在《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社会领域中明确指出:关注幼儿学习与发展的整体性。幼儿的学习是以直接经验为基础。能与同伴友好相处。具有自尊、自信、自主的表现。本次活动深度契合《指南》精神,通过 "问题驱动 - 民主协商 - 实践管理" 的完整流程,将社会领域核心经验(规则意识、合作协商、责任担当)融入真实生活场景,既符合中班幼儿 "具体形象思维" 的学习特点,又体现了 "生活即教育" 的课程理念,为幼儿社会适应能力的发展提供了有效支持。

    六、研究方法:

    ⑴行动研究法。行动研究是以解决问题为中心的一种研究方式。首先,它以找出一个在实践中发展起来的起点为开端。之后通过观察、访谈等方法,找到相关资料,进行整理和分析。然后,发展出自己的行动策略。最后,将行动策略应用于实践,并对其效果加以检验。

    ⑵观察法。通过有目的、有计划的观察幼儿在“自主社区”中的种种表现,来分析幼儿的社会性发展的水平、现象、障碍等等。

    ⑶经验总结法:通过开展自主社区实践,阶段性地总结、反思,撰写研究经验及研究报告,形成有参考意义的模式。

    ⑷个案研究法:对幼儿在课题研究过程中表现出的典型行为进行观察、记录,并进行系统地分析。

    七、相关过程设计简略说明

    活动通过具体展示幼儿如何通过委员会参与自主管理,比如选举委员、制定规则、解决问题等。同时,需要结合理论依据,如蒙台梭利、维果茨基等的教育理念,来支持设计的合理性。还要注意活动的可行性,适合幼儿园的年龄特点,比如大班幼儿可能更适合参与决策和管理,而小班可能需要更简单的任务。因此,活动目标和过程需要符合幼儿的发展水平。

    八、研究反思:

    活动设计适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幼儿能积极参与图书管理,主动整理图书、提醒同伴轻声阅读,初步建立 “管理员” 角色认同感。同时,规则意识显著提升:通过制定《图书公约》,大部分幼儿能了解图书区规则,图书破损率下降 很多,自主解决冲突事件也大大减少了但是活动也是有可以提升的地方,比如低能力幼儿在分类任务中依赖教师,需增加图示化操作卡辅助等。本次活动通过角色体验有效激发了幼儿的责任意识,但需关注角色引导的准确性和规则执行的持续性。后续将结合图示化工具与家园合作,进一步深化幼儿自主管理能力培养。

     

    中班社会:我是图书区管理员

一、活动目标:

1.了解图书区管理员的职责,知道如何整理、爱护图书。

2.具有一定的责任意识、服务意识和合作能力,提高动手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二、活动准备:

⒈经验准备:幼儿有一定的图书阅读经验,知道基本的翻书方法。

⒉物质准备:绘本故事《图书馆老鼠》、破损图书若干、不同种类的图书(如绘本、儿歌集、科普读物等)、标签贴纸、小扫帚、小抹布、图书管理员的工作牌若干、轻音乐。

三、活动重难点:

⒈重点:知道如何整理、爱护图书,了解图书区管理员的职责。

⒉难点:具有一定的责任意识、服务意识和合作能力。

四、活动过程:

(一)故事导入,激发兴趣

⒈师声情并茂地讲述绘本故事《图书馆老鼠》,引导幼儿观察画面。

⒉师:小老鼠在图书馆里做了什么?它是怎么照顾图书的?如果我们的图书区也有管理员,会是什么样呢?

⒊通过故事引发幼儿对图书管理员角色的好奇与向往,导入活动主题。

(二)讨论交流,认识职责

1.师:你们去过图书馆或者书店吗?那里的图书是怎么摆放的?图书管理员叔叔阿姨都做些什么工作呢?” 鼓励幼儿结合生活经验积极发言。

⒉师总结幼儿的回答,引导幼儿认识图书管理员的职责,如整理图书(按类别摆放、排列整齐)、检查图书是否有破损、提醒大家安静阅读、帮助其他小朋友找到想看的书等,并用简单易懂的语言和动作进行示范说明。

  1. 情景游戏,具有一定的责任意识、服务意识和合作能力

    1.将幼儿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设立一个小型图书区,投放不同种类的图书和整理工具。

    ⒉师先示范如何整理图书,如将绘本放在一起,儿歌集放在一起;按照从大到小、从高到矮的顺序排列图书;给每类图书贴上相应的标签等。同时,讲解爱护图书的方法,如轻轻翻书、不撕书、不在书上乱涂乱画等。

    ⒊幼儿分组进行情景模拟,扮演图书管理员,整理自己小组图书区的图书。教师巡回观察,及时给予指导和鼓励,帮助幼儿掌握整理图书的技巧和爱护图书的方法。

  2. 解决问题,培养能力

    ⒈师拿出事先准备好的破损图书,引导幼儿讨论:“图书受伤了,我们该怎么办?” 鼓励幼儿大胆提出自己的想法。

    ⒉师示范简单的图书修补方法,如用胶带粘贴撕破的页面、用胶水修补脱落的封面等,然后让幼儿尝试修补破损图书,培养幼儿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爱护图书的意识。

  3. 颁发工作牌,体验角色

    ⒈师为每个幼儿颁发图书管理员工作牌,播放轻音乐,让幼儿佩戴工作牌在图书区进行实际操作,体验图书管理员的工作。

    ⒉师引导幼儿互相帮助、互相监督,共同维护图书区的秩序和整洁。

    (六)活动延伸

    ⒈在班级图书区长期设立图书管理员岗位,让幼儿轮流担任图书管理员,巩固活动所学内容,培养幼儿的责任感和服务意识。

    ⒉鼓励幼儿回家后和家长一起整理家里的图书,将爱护图书的习惯延伸到家庭生活中。

    ⒊开展 “我最喜欢的图书” 分享活动,让幼儿在图书管理员的组织下,互相分享自己喜欢的图书,进一步激发幼儿的阅读兴趣和语言表达能力。

主办单位:太仓市高新区镇洋幼教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