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辰辰穿着橙色背带防水裤,手持蓝色小桶,神情兴奋且期待,在水池边跃跃欲试。主动观察水池环境,注意到有睡莲等水生植物,表现出对周围环境的好奇。他将手缓缓伸进水中,试图直接抓取泥鳅,但泥鳅滑溜,多次抓握未果。幼儿没有气馁,眼神专注,不断调整手部动作。观察了一会儿泥鳅的游动轨迹后,尝试双手合作,当泥鳅游到较近位置时,迅速双手合拢,终于成功捉到一条泥鳅。举起泥鳅时,脸上洋溢着自豪的笑容。将捉到的泥鳅放入小桶后,继续在水池中寻找目标,动作越来越熟练,期间还与旁边的小朋友交流捉泥鳅的心得。活动结束后,辰辰提着小桶,向老师和同伴展示自己的成果,开心地说:“我捉到泥鳅啦!”在老师提醒下,小心地将泥鳅放回水池,表现出对小生命的爱护。
行为分析
1. 动手能力:在捉泥鳅过程中,幼儿手部精细动作和手眼协调能力得到锻炼,从最初的生疏到逐渐掌握技巧,显示出较强的动手能力和学习能力。
2. 专注力:整个活动中,幼儿注意力高度集中,持续专注于捉泥鳅这一任务,不受周围环境干扰,展现出良好的专注力品质。
3. 情绪情感:成功捉到泥鳅时表现出兴奋和自豪的情绪,体现了幼儿在克服困难获得成果后的积极情感体验。同时,放回泥鳅的行为反映出幼儿对自然生命的尊重和爱护。
4. 社会交往:与同伴交流捉泥鳅心得,表明幼儿在活动中愿意与他人互动分享,具有一定的社会交往意识和能力。
支持与引导策略
1. 经验拓展:活动结束后,组织幼儿分享捉泥鳅的感受和经验,进一步了解泥鳅的生活习性,丰富自然科学知识。
2. 技能提升:可以提供更多类似的手部精细动作活动,如夹珠子、捏泥等,帮助幼儿进一步提高动手能力和手眼协调能力。
3. 情感培养:通过故事、儿歌等形式,引导幼儿感受自然万物的美好,培养幼儿对大自然的热爱和敬畏之情。
4. 合作活动:设计更多需要幼儿合作完成的活动,如小组捉泥鳅比赛等,促进幼儿社会交往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的发展。
通过本次捉泥鳅活动,幼儿在多方面得到了发展和锻炼,后续可结合幼儿的兴趣和需求,开展更多丰富多样的自然探索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