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大班幼儿身心发展特点
大班幼儿(5-6岁)处于学前教育的最后阶段,身体发育更加协调,动作灵活性与耐力显著增强,能熟练完成跳绳、拍球等复杂运动;思维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好奇心与求知欲旺盛,喜欢探索自然现象和科学奥秘;自我意识进一步发展,渴望展现独立能力,但情绪波动较大,在人际交往中易因意见分歧产生矛盾。
二、日常生活保育要点
(一)科学合理的生活照料
1. 饮食管理:大班幼儿运动量增加,需保证三餐两点的营养均衡。多提供富含蛋白质、钙、铁的食物,如牛奶、瘦肉、菠菜;培养自主进餐习惯,鼓励按需取餐,避免挑食浪费。关注过敏体质幼儿,提前做好食物规避与替代方案。
2. 睡眠指导:每日保证11 - 12小时睡眠时间,午睡前营造安静昏暗环境,帮助幼儿舒缓情绪。引导幼儿独立整理床铺、脱衣叠被,建立规律作息生物钟。
3. 卫生习惯培养:督促幼儿饭前便后、游戏后用七步洗手法正确洗手;教导正确刷牙方法(巴氏刷牙法),早晚各一次;提醒幼儿不揉眼睛、不挖鼻孔,保持个人卫生清洁。
(二)安全防护与健康监测
1. 安全保障:检查班级活动区域,排除尖锐物品、电源隐患;户外活动前检查场地与器械安全性,活动中密切关注幼儿动态,避免碰撞、摔倒等意外。普及交通安全、防溺水、防拐骗等安全知识,定期开展应急演练。
2. 健康观察:每日晨午检,观察幼儿精神状态、体温、皮肤等状况;记录幼儿出勤、饮食、排便情况;发现异常及时与家长沟通,必要时建议就医。
三、教育活动中的保育配合
(一)学习活动支持
在集体教学、区域活动中,提醒幼儿保持正确坐姿与书写姿势,预防近视和脊柱侧弯;根据活动内容提供适宜材料,适时给予鼓励与指导,培养幼儿专注力与学习兴趣;活动后引导幼儿自主整理教具、图书,养成有序收纳习惯。
(二)游戏活动保育
户外游戏时,根据天气和活动量提醒幼儿增减衣物,备好汗巾,及时为出汗幼儿擦汗,防止着凉;保证充足饮水,每20 - 30分钟组织幼儿饮水一次;关注体弱幼儿活动强度,避免过度疲劳。
四、幼小衔接专项保育
(一)生活能力培养
逐步减少对幼儿的包办代替,鼓励其独立完成穿衣系扣、整理书包、削铅笔等任务;制定任务清单,养时间观念与任务意识,如限时完成简单家务或学习任务。
(二)心理适应引导
开展“我要上小学”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