梓琪和小宇来到科探区,开始准备空气炮探究材料。梓琪拿起一个塑料瓶,对小宇说:“我们把这个瓶子底剪掉做空气炮吧。”小宇点头,两人一起找工具剪掉瓶底。 接着,梓琪发现了不同大小开口的瓶盖,兴奋地对小宇说:“看,有不一样大的盖子,咱们用这个试试。”小宇接过瓶盖,仔细观察。 材料准备好后,小宇将纸杯垒成塔状放在桌子一端,梓琪则拿着安装了小开口瓶盖的空气炮,对着纸杯塔用力挤压瓶身。小宇在旁边专注观看,说:“哎呀,杯子没倒,晃了一下。” 梓琪皱着眉思考,小宇提议:“换那个大开口的盖子试试。”梓琪更换瓶盖后再次挤压瓶身,纸杯塔被冲击力撞倒。两人兴奋拍手,小宇笑着说:“看,我就说大盖子行吧!”梓琪回应:“大盖子吹出来的风肯定大。”之后两人不断更换瓶盖,重复实验,一边操作一边交流。
在探究过程中,梓琪和小宇展现出较强的好奇心和探索欲,主动寻找材料、尝试不同方法。 语言互动方面,两人交流频繁,能清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发现,如对不同瓶盖实验结果的讨论,有助于语言表达能力提升。 动作合作上,分工协作,一个负责操作空气炮,一个负责摆放纸杯和观察结果,体现出良好的合作意识,符合中班幼儿社会性发展特点。但在探究中,缺乏对实验现象更深入的思考,仅停留在表面的观察和简单判断。
作为教师,我们后续可以提供更多样的实验材料,如不同材质的瓶身、不同形状的炮口等,引导幼儿探索除炮口大小外,其他因素对空气炮冲击力的影响,拓展探究深度。还可以组织班级分享活动,邀请梓琪和小宇分享此次探究过程和发现,鼓励其他幼儿提问、交流,提升幼儿总结和表达能力,同时激发更多幼儿对科学探究的兴趣。再科探区投放与空气动力相关的科普绘本或视频,在区域活动时引导幼儿观看、阅读,帮助幼儿进一步理解相关科学原理,丰富知识储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