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学习故事:娃娃家真好玩(25~26上)

作者: 时间:2025-09-19 点击数:

游戏开始,孩子们纷纷涌入娃娃家,迅速选择自己喜欢的角色。有的孩子抢着当妈妈,有的想当爸爸,悦悦则快速拿起扫帚,自言自语道:“我来打扫卫生,让家里干干净净的。”这显示出对家庭中清洁角色的认知和参与意愿。然而,在角色分配过程中,出现了争抢现象,几个孩子都想要当妈妈,互不相让,导致游戏一度停滞。在老师的引导下,孩子们最终确定了各自的角色。悦悦认真地拿着扫帚在地板上清扫,模仿大人打扫卫生的动作,还时不时地把“垃圾”扫到簸箕里,然后倒进垃圾桶,表现出较强的角色代入感。当“妈妈”在厨房“做饭”时,“爸爸”在旁边帮忙洗菜,悦悦会主动过去询问:“需要我帮忙吗?”“妈妈”回应说:“那你帮我把菜拿过来吧。”于是,愉快地承担了传递物品的任务,展现出初步的社交互动能力。但在游戏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小问题。比如,一个孩子不小心把“食物”洒在地上,悦悦看到后,立刻放下扫帚,大声说:“你怎么这么不小心,我来收拾。”虽然表现出一定的责任感,但在处理问题时语气较为生硬,没有很好地与同伴沟通协商。听到游戏结束的信号后,孩子们开始收拾整理玩具。悦悦主动将扫帚放回原位,还帮助其他小朋友把娃娃和厨具摆放整齐,表现出良好的规则意识和合作意识。

小班幼儿已经能够对娃娃家中的一些常见角色有初步的认知,如妈妈、爸爸等,并能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相应的角色。悦悦选择清洁角色,说明他在日常生活中观察到家庭清洁的场景,并将其模仿到游戏中。

幼儿在游戏中开始尝试与同伴进行交流和合作,如悦悦主动询问是否需要帮忙,体现了他们渴望与他人互动的心理需求。然而,在处理冲突和问题时,小班幼儿还缺乏有效的方法和技巧,沟通方式较为直接和生硬。

面对游戏中出现的问题,如争抢角色、物品洒落等,幼儿虽然有一定的解决意识,但能力还比较有限。需要老师进一步引导,帮助他们学会用合理的方式解决问题。





 

主办单位:太仓市高新区镇洋幼教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