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现场实录:
轩轩把长条木制积木铺成了一个正方形,初初走过来对着轩轩说:“用这个给它铺满!”轩轩回答到:“好”。于是两个孩子便开始用大大小小的积木铺满整个正方形,它们首先选了一些稍大的木制积木块,把其竖过来放在积木正方形框内,然后放直,用手把积木靠到了积木正方形的边上。 放好了一层后,两位小朋友发现内部铺的积木离边框还有一点点的距离和厚度,初初说对轩轩说到:“啊,怎么少了一层?”初初说完马上又提出:“用小方块吧(卡普乐积木)!”说着拉着张乐轩一起来到2步外的粉色框框拿走了一些积木。接着她们把卡普乐积木一层一层平着铺在了先前铺的积木上,有些是竖着、有些是横着平铺。当轩轩想要在两个积木当中加入进一块积木的时候,初初伸手去移动原本的积木,同时伸手要拿轩轩手里的积木,轩轩马上把手中的积木拿走了。 |
行为分析:
活动中初初和轩轩正在使用木制积木进行搭建,这表明他们在尝试创造不同的结构和形状。通过选择不同大小和形状的积木块,幼儿展示了他们对空间关系的理解和想象力。 前景中的初初专注于搭建过程,可能在构思一个特定的建筑或场景,这有助于培养他们的创造性思维。 再过程中初初能比较迅速的提出问题“发现积木叠加起来有厚度差”从而找出解决的办法“利用小卡普乐积木平铺弥补差距”的形式解决问题,可以看出孩子的思维逻辑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飞速的发展。 在本次的活动中可以看出孩子的平铺能力以及达到比较高的水平,在空间问题上不简单的关注搭建,更多的是关注是否处于“建满”的水平。 |
在搭建过程中,两位孩子遇到一些挑战,如积木块无法稳定连接或结构倒塌等。这些问题需要她们运用逻辑思维和创造力来解决。通过尝试不同的解决方案,幼儿可以发展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师支持:
⒈提供多样化的材料和工具:教师可以准备各种不同形状、大小和颜色的木制积木,以及辅助工具如小锤子、胶水等,以满足幼儿的多样化需求。 ⒉引导幼儿思考与表达:在幼儿进行搭建活动时,教师可以适时提问,引导她们思考和表达自己的想法。例如:“你为什么要这样摆放这些积木?”“你觉得还可以用什么方法让这个结构更稳固?” |
⒊关注合作与分享:组织幼儿进行小组活动,鼓励她们共同完成一个搭建任务。在合作过程中,幼儿可以学会倾听他人意见、协商解决问题,培养良好的社交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