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场实录:
晨晨来到运球管道,从下方的框框里拿了一个蓝色的小球,把它塞到了最高端口的滚动轨道处,并且朝管道里吹了一口气。接着又拿起了一颗蓝色的球,塞到了同样的位置,这次小球沿着轨道进行滚动,落到了下方框框里。晨晨离开后,在一旁的梓琪看了一眼晨晨刚刚往下塞球的管道口,转身到另一边去拿球,然后直接把球投进了刚才的管道口,并看着小球从管道口落下直到框框中。 同时小颜在一旁摆弄塑料小球,她把小球直接放在半幅的轨道上,让小球较快的落到框框中。在看到梓琪的小球落下后,她拿起刚刚掉下来的小球,与梓琪一起塞到最高的管道口,梓琪用“扔”的方法,但是小球没有被扔进,而小颜选择塞入管道口。梓琪失败后再次尝试“投”的方式,这次小球沿着管道成功下落,梓琪表示很开心。小颜拿起旁边桌子上的石头,对老师说:“这个”得到肯定回复后把石头塞入同一个管道口,用手指往前推动石头,并晃动管子,把石头抖下管道口。但石头卡在了一半,她尝试拍了拍石头卡住的位置和管道口的底段,在拍石头卡住位置的时候,石头成功从管道里落下了。 |
行为分析:
游戏活动的开始,晨晨做了“吹气”的动作,孩子们在前期活动开展的过程中就使用过了塑料小球这个材料,在过程中他们会发现小球会跑不出来,于是他们使用吹一吹的方式让小球从管道内滚出来。此行为可以看出孩子对经验的迁移:“是否遇到卡住的时候,吹一下就能解决”这样的思考。
过程中幼儿多次、反复的摆弄和操作,《指南》提出3-4岁幼儿喜欢经常摆弄物体。小颜在与梓琪活动的过程中发生了模仿的行为,同时也有对不同材料的探索,本次过程中幼儿自发使用石头进行尝试,可以看到对上次投放“塑料小球”的经验迁移。
支持策略:
⒈投放自然材料,例如:石头、松果等不同的小型自然材料,能让孩子尝试探索不同物体的运动状态和不同物理属性,持续丰富幼儿的感性经验。
⒉回忆游戏过程,聚焦于发现的“吹气”“卡住”两个问题的探索背景和游戏内容及幼儿的思考,鼓励小班孩子分享游戏,持续提高游戏过程中获得的思维发展,注重解决问题过程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