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凡、逸然、梦洁、小杰、小桓正是一家人。游戏开始10分钟后,他们一家人有的从菜场买菜,有的再把买回来的菜烧一烧。还有成员在用“照相机”在拍照。小桓和梦洁烧好菜之后,把食物放在了桌子上,一家人就坐在桌子边的椅子上吃了起来。吃了大概2分钟,逸然把有的菜放回了灶台上,小桓和梦洁也一起把蔬菜、水果放到了灶台那边。而小杰和小凡两个人跑出了家。过了4分钟左右,小凡回来了,手里拿了两块清洁海绵块回到家里,放到了桌子上,然后说道:“我买了面包回来。”梦洁看到了,拿起了小凡放在桌子上的另一块海绵块,假装吃了起来。接着,小凡说:“我再去买一点。”而这时回来一会儿的小杰也跟着小凡出去了,两个人从美术区材料架那边拿了5块海绵块,然后一起回到了娃娃家,并把它们放在了桌子上,这时候逸然、梦洁也围了过来。小凡看着我说:“我们烤了很多面包,好吃。”说着,他做起了吃的动作。而逸然,则是拿了一把叉子,在做戳海绵块的动作,她说:“我弄一块块吃。”小杰和小梦看到后,也去拿了叉子和勺子,然后用拿的工具开始“吃”面包了。
从幼儿一开始的游戏看,并没有替代行为的出现,而是用具象的塑料水果和蔬菜来进行烧菜、吃饭的游戏。随着小凡把清洁海绵块当做面包的游戏情节加入后,替代行为便出现了,一开始是小凡的个人行为,但也因为同伴影响,其他孩子也开始替代行为,除了小桓之外。小杰和小凡一起去面包,接着是小凡、小杰、逸然和梦洁四个人开始了吃面包的游戏,在逸然的影响下,小杰和梦洁也开始使用工具吃面包。综上所述,这一次的娃娃家游戏,孩子们出现了替代行为,在物品假装发展上有了一定的进步。从选取的替代物品来看,是比较接近面包实际形象的,也从中反映了孩子们的年龄特征,虽然出现了替代行为,但选取的替代物还是比较具象的。
首先在集体讲评时,请这个娃娃家的孩子分享今天吃面包的游戏情节,丰富孩子们的游戏认知,启发其他幼儿尝试使用替代物品。其次,作为教师,可以有意提供一些比较具象化的、生活化的替代物品,为幼儿的替代水平发展提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