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班幼儿劳动能力与兴趣分析 各班教师分享对本班幼儿劳动能力的观察情况,包括幼儿在自我服务、班级服务、手工制作等方面的表现,如幼儿是否能够自己穿衣、系鞋带,是否愿意主动帮助老师整理玩具、图书等。 结合问卷调查结果,分析中班幼儿对不同类型劳动活动的兴趣点,例如幼儿对种植、烹饪、手工等活动的喜好程度和参与积极性。 二、园内劳动资源梳理与整合 ⒈幼儿园里有哪些劳动资源? ⒉这些劳动资源可以怎么利用? 戴:可以利用教室的各个区域开展劳动教育活动。例如,在生活角设置一些适合中班幼儿操作的劳动工具和材料,如小型扫帚、抹布、衣架等,让幼儿进行简单的清洁和整理活动;在美工区提供丰富的手工材料,如彩纸、剪刀、胶水等,组织幼儿进行手工制作,锻炼手部精细动作和创造力;在建构区,引导幼儿在游戏结束后收拾整理积木,培养他们的分类和整理能力。 曹:可以利用园内的功能室,如科学实验室、阅读室、音乐室等,探讨如何将劳动教育融入其中。例如,在蒙耕园,让幼儿参与种植植物的实验,负责浇水、施肥、观察记录等劳动任务,同时学习植物生长的科学知识;在阅读室,安排幼儿担任“图书管理员”,负责整理书架、修补破损图书等工作,培养他们的责任感和爱护图书的意识。 顾:可以利用幼儿园的户外场地,如操场、花园、沙池等可利用的劳动资源。在操场,可以组织幼儿进行简单的体育器材整理和操场清洁活动;在小花园,开展种植花卉、蔬菜等活动,让幼儿亲身体验播种、浇水、施肥、收获的全过程;在沙池,鼓励幼儿用沙子进行造型创作,锻炼他们的想象力和动手能力,同时在玩沙后引导幼儿清理沙池,培养良好的劳动习惯。 曹:还可以利用教师们的特长和兴趣爱好,如有的教师擅长手工制作,有的教师对烹饪有一定经验,有的教师熟悉园艺知识等。根据教师的专业优势,合理安排教师负责组织相应的劳动教育活动,为幼儿提供更专业、更有趣的指导。 顾:幼儿园的保育员在幼儿的日常生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邀请保育员分享他们在日常工作中引导幼儿参与劳动的经验和方法,如如何教会幼儿正确洗手、洗脸、刷牙,如何引导幼儿参与班级的简单清洁工作等。同时,探讨如何进一步发挥保育员在劳动教育中的作用,加强教师与保育员之间的合作与沟通。 三、家庭与社区资源的挖掘与利用 ⒈除了幼儿园,家庭和社区有哪些劳动资源? ⒉这些劳动资源,我们可以怎么利用? 顾:还可以与家长沟通,了解家长对幼儿劳动教育的态度和做法。鼓励家长在家中为幼儿创造劳动机会,如让幼儿参与家务劳动,如扫地、擦桌子、摆放餐具、整理自己的玩具和衣物等,培养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和家庭责任感。 曹:还可以通过家长学校、家长会、亲子活动等形式,向家长宣传劳动教育的重要性,提高家长对幼儿劳动教育的重视程度,并为家长提供一些在家开展劳动教育的指导方法和建议,如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制定合理的家务劳动清单,采用游戏化的方式引导幼儿参与劳动等。 戴:也组织家长志愿者活动,邀请有专业技能或特长的家长走进幼儿园,为幼儿开展劳动教育活动,如邀请厨师家长教幼儿制作简单的点心,邀请木工家长带领幼儿制作小型木质工艺品等,丰富幼儿的劳动体验。 曹:社区里的话,可以利用社区周边的资源开展幼儿劳动教育活动,如参观社区内的超市、面包店、花店等,让幼儿了解不同职业的劳动内容和工作流程;组织幼儿参与社区的公益劳动,如在公园捡垃圾、为社区老人表演节目等,培养幼儿的社会责任感和公德心。 顾:也可以与社区建立合作关系,争取社区为幼儿园提供更多的劳动实践场地和机会,如在社区内开辟专门的幼儿种植园或劳动实践基地,让幼儿有更多的机会接触自然、参与劳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