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社会:小溪保卫战
执教者:严慧雯
太仓高新区镇洋幼教中心香花幼儿园
一、研究课题名称:依托“幼儿委员会”,构建幼儿园“自主社区”的实践研究
二、课题介绍:
⑴依托幼儿委员会构建幼儿园自主社区的组织架构及运作机制研究。
主要研究立足于“儿童本位”组建幼儿委员会,通过常态化的管理机制,引发幼儿对幼儿园管理的兴趣,作为幼儿园的小主人主导一日生活,最大限度地彰显儿童立场,并更好的做到对儿童的尊重、信任和接纳。
⑵ 依托幼儿委员会构建幼儿园“自主社区”的资源开发及内容的研究。
主要研究从自然资源、人文资源、社会资源助推幼儿自主管理,并结合现有资源以及正在开发的资源进行一定的整合,开展一系列真实、自然、创造、体验的活动,不断夯实“自主社区”的内容,对“自主社区”进行深度的规划与资源开发。
⑶ 依托幼儿委员会构建幼儿园“自主社区”的幼儿自我管理机制的研究。
主要研究以儿童立场出发,依托幼儿委员会进行幼儿自我管理机制,通过幼儿自主管理能力的发展,教师用横向发展的眼光看待幼儿,发现更多幼儿的闪光点,采取针对性的措施指导,切实、科学地促进幼儿园自主社区的构建。
三、本节课研究主题:
幼儿通过数与量的对应、图形特征认知、规律排序以及简单数运算,是构建幼儿数学思维的重要基石。通过 “找朋友” 这一充满趣味和互动性的形式,将抽象的数学概念具象化,使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主动探索数学知识,符合幼儿直观形象思维占主导的认知特点,对幼儿数学能力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研究目标:
⒈对两张纸条之间进行直接比较,能将6个纸条按照长短顺序进行排序。
⒉通过游戏体验比较长短的乐趣,感受比较在生活中的有用。
五、理论/理念说明:
陶行知先生提出的“生活教育”理论:以幼儿发现的真实环境问题(小溪污染)为课程起点,让环保行动回归生活场景;幼儿委员会主导“发现→计划→行动→决策”全流程,在活动中自然渗透数学认知,实现社会性、认知发展的有机融合。依托幼儿委员会构建“自主社区”,从分工到规则制定均由幼儿协商完成,真正体现“幼儿园小主人”身份,呼应《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社会领域“遵守基本行为规范”及数学领域“感知物体量的特征”目标,在真实问题解决中实现尊重、信任与赋权。
六、研究方法:
⑴行动研究法。行动研究是以解决问题为中心的一种研究方式。首先,它以找出一个在实践中发展起来的起点为开端。之后通过观察、访谈等方法,找到相关资料,进行整理和分析。然后,发展出自己的行动策略。最后,将行动策略应用于实践,并对其效果加以检验。
⑵观察法。通过有目的、有计划的观察幼儿在“自主社区”中的种种表现,来分析幼儿的社会性发展的水平、现象、障碍等等。
⑶经验总结法:通过开展自主社区实践,阶段性地总结、反思,撰写研究经验及研究报告,形成有参考意义的模式。
⑷个案研究法:对幼儿在课题研究过程中表现出的典型行为进行观察、记录,并进行系统地分析。
相关过程设计简略说明
1.委员会任务发布——发现问题
2.自主分工——解决问题
⒊行动——小溪清理实战
⒋新问题讨论——树叶处理
八、研究反思:
在本次活动以真实的小溪清理为任务驱动,在行动中学习管理、数学与环保。 通过制定清理规则内化责任,从“教师主导”转向“幼儿自治”,资源(工具、溪流)成为自主社区的学习载体。充分将社会性发展与数学认知自然融合,真正践行“儿童管理幼儿园”的自主社区理念。
活动内容: 社会活动:小溪保卫战
活动目标:
⒈通过幼儿委员会组织巡查、清理行动,体验自主管理幼儿园环境的责任感。
⒉观察落叶、杂物对溪水的影响,萌发环境保护意识。
活动准备:
⒈经验准备:幼儿已参与“幼儿委员会”推选,了解其职责。
⒉物质准备: 小溪巡查图片与记录表(含“垃圾数量”“水质观察”图标)、各类工具。
活动过程:
㈠委员会任务发布——发现问题
⒈幼儿委员会代表出示小溪现状图片:小溪里飘满落叶,需要小朋友们一起帮忙!”
⒉幼儿分享巡查记录单
师:落叶从哪里来?塑料袋该出现在小溪吗?”“垃圾让小溪发生了什么变化?
㈡自主分工——解决问题
⒈集体讨论
师:我们怎么清理落叶与垃圾?需要什么工具?
师:会不会遇到什么问题?如何保证活动中的安全?
⒉分组讨论
幼儿自由分组,根据记录单中的问题进行讨论,完成小组计划。
问题一:需要什么工具?数量多少?
问题二:小组人员如何分工?
问题三:如何保证安全?
⒊分享计划
幼儿依据讨论结果,介绍小组清理计划。
教师小结:经过讨论小朋友们的讨论,已经决定好了需要的工具和数量,有的小组划分了清理组和回收组,有的小组还有安全督察组,那接下来就请你们按照任务计划行动起来吧。
㈢行动——小溪清理实战
⒈幼儿依据任务需求在“工具墙”自选工具
师:工具墙上有一些你们可能需要的工具,比如长柄网兜、夹子、手套、水桶、摸鱼服等等,请你们根据自己的需要拿取。
⒉自主执行计划
幼儿使用工具打捞垃圾,教师进行观察,如出现安全问题及时干预。
⒊成果展示
对比小溪清理前后变化,分享内心感受。
㈣新问题讨论——树叶处理
⒈问题讨论
师:我们清理了好多树叶,可以怎么处理它们?
⒉幼儿委员会决议
考虑方向:⑴堆肥——送入堆肥箱,变成花园营养土⑵艺术创作——用落叶拼贴“小河保护倡议画”⑶益智区游戏——按叶脉长度排序、叶片大小分类……
⒊投票决策
幼儿用石子投票,点数各类方案的支持数。
㈤延伸活动
⒈设置“落叶分解”实验瓶,观察腐烂过程并记录(每日画变化图)
⒉用清理的落叶玩“长短排队”、“模式项链”等游戏。
附2
课题研究课评价表
授课教师 |
严慧雯 |
学校 |
香花幼儿园 |
授课班级 |
中3班 |
课题 |
社会活动《小溪保卫战》 |
授课时间 |
2025.5.12 |
项 目 |
评分点 |
满分 |
得分 |
设计 (10) |
1.符合规范要求和相关格式,选取的指导理论或理念恰当,过程或重点环节设计等体现问题的解决,成效的产生。 |
10 |
|
实施 (70分) |
2.研究目标明晰、恰当,体现与教学目标一致性。 |
5 |
|
3.研究观察点的选择符合研究目标,信息采集点明确、可操作性强。 |
10 |
|
4.课堂教学中与课题研究相关的教学要素相关度高,主题凸显、成果彰显。 |
10 |
|
5.注意在教学中运用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或理念、研究成果,相关经验和程式具有较强的针对性、科学性和可操作性。 |
10 |
|
6.教学手段、策略、技术应用有效,资源选择使用得当。 |
10 |
|
7.在研究主题引领下,课堂教学方式有改进、突破和创新。 |
5 |
|
8.教学环境设置合理,教学氛围和谐。 |
5 |
|
9.教师的教学基本功与课堂引导协调能力强。 |
5 |
|
10.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高,参与面广,思维活跃、学习品质高。 |
10 |
|
效果 (20分) |
11.解决了研究中所预设的问题,验证了课题研究假设。 |
10 |
|
12.学生相关学业水平和综合能力有效提高,不同层次的学生能感受成功的乐趣。 |
10 |
|
评课者 |
|
实得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