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学习资料和哥哥姐姐一起玩游戏(24~25上)

作者: 时间:2024-11-20 点击数:

和哥哥姐姐一起玩游戏

裴勤秀

混龄角色游戏,是指打破班级和年龄的界限,根据不 同年龄段的幼儿特点设计、提供角色和游戏材料,让不同 班级、不同年龄的幼儿在教师指导下,根据自己的兴趣、 爱好、特长,自主选择活动区域,自由结伴,相互合作、 挑战、模仿、学习的游戏形式。这种游戏活动能使幼儿在 一个自由、轻松、和谐的大家庭式的氛围中,和不同年龄 层的幼儿互相交流,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幼儿游戏时觉得 孤单的心理。

3—6 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认为,通过与大人及 同龄人的互动,幼儿不但学会了与他人友善相处,还学会 了如何看待自己、如何对待他人,并持续培养适应社交生 活的能力。

认清游戏特征

为保证混龄角色游戏对幼儿交往能力的促进作用,在 开展混龄角色游戏的时候,教师要明确混龄角色游戏中幼 儿的互动特征,以达到改善游戏引导的目的。在混龄角色 游戏中,幼儿之间的交往表现出以下特征。

幼儿相互帮助的行为较多。年龄相仿、游戏能力相近 的幼儿,在游戏中的互动主要是通过互相配合来体现的。 而在混龄角色游戏中,由于幼儿的年龄、游戏能力等方面 存在差异,常常表现出不同的互助行为。在游戏中,年长幼儿会对年幼幼儿进行帮助,而年长幼儿通过对年幼幼儿 的指导,培养了他们的责任感,从而推动了游戏的进一步 开展。例如,在“娃娃家”混龄角色游戏中,2 位小班幼 儿,1 位中班幼儿和 1 位大班幼儿共同开展“娃娃家”游戏, 小班幼儿扮演宝宝,中班幼儿扮演妈妈,大班幼儿扮演爸 爸。宝宝想吃东西,爸爸提议:“把橡皮泥做成菜。”宝宝 和妈妈都赞成爸爸的主意。紧接着,全家人一起来找橡皮 泥,爸爸带领一个宝宝做西红柿,妈妈带领一个宝宝做鸡 蛋,然后妈妈把刚做好的菜用幼儿刀切成块,炒起菜来。

游戏中会发生冲突。幼儿的能力、习惯等方面都处于 培养期,他们对规则的理解还不够,在游戏中体现为只考 虑自己的感情。在混龄角色游戏中, 幼儿的年龄有大有小, 即使是在互相帮助的情况下,矛盾还是不可避免的。不同 年龄段的幼儿对游戏的认识存在差异,从而导致了游戏中 的冲突。

影响的因素较多。在混龄角色游戏中,幼儿的年龄、 综合能力和游戏经验是不一样的,因而互动的效果也是由 各种因素决定的。例如,在“茶屋”混龄角色游戏中,教 师通过分析,发现孩子们的角色意识不够强烈,持续参与  游戏的能力也很弱,这直接影响到游戏的效果。在游戏中, 孩子们很容易被别的事情吸引,不在自己的岗位上工作,  尤其是客人不多的时候,孩子会觉得非常的无聊,完全忘

记了自己的职责。招待客人饮茶的服务员与客人之间缺乏 交流,对服务员应有的岗位职责也知之甚少。总而言之, 在这种混龄角色游戏的开展过程中,存在着许多对幼儿交 流产生不良影响的因素。

 结合年龄差异

我们要使不同年龄段的幼儿都能够在游戏中进行沟 通、高效协作,从而提高他们的交往能力。在开展混龄角 色游戏之前,在制订游戏目标时,我们应将锻炼幼儿的交 往与合作能力作为首要任务。在游戏过程中,教师自觉地 将目的与原则相结合,指导年长的幼儿与年幼的幼儿进行 协作,让每个参加游戏的幼儿都能找到自己的搭档,互相 沟通,一起游戏。

例如,在“汉字小屋”混龄角色游戏中,我们为幼儿 提供了完整的笔画模板,让他们根据自己所熟知的汉字来 进行拼摆和涂写。为了达到这个目标,幼儿必须要和其他 小朋友一起做。我们把幼儿分成几个小组,将大、中、小 班的幼儿进行合理搭配,大班幼儿负责找到字的笔画构成 模板,中班幼儿负责单词的组合,小班幼儿负责协助中班 与大班的同伴。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他们成功地完成了 这个游戏任务。通过合作,在大班幼儿的带领下,中、小 班的幼儿能主动参与进来,并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在体 验到成功的喜悦之余,也能有效地锻炼他们的交往能力。

 选用恰当游戏

在混龄角色游戏中,教师要防止幼儿以大欺小,加强 幼儿之间的团结互助。为此,我们应根据各年龄段幼儿的  身体和心理发展特征,选择合适的活动形式,保证游戏的  顺利开展。在游戏过程中,我们要注意幼儿的能力、经历 等方面的差异,使幼儿能够在游戏中互相帮助、互相协作。

以“美发店”混龄角色游戏为例。一名小班的顾客在 洗完头发后表示:“我想要稍微烫一下头发,并希望能有   一个大波浪卷。”理发师四处寻找,但并未发现烫发所需   的工具,后来她注意到材料箱中有几份废旧报纸,经过一 番思考,她取出了废旧报纸,并与顾客共同将其揉成纸棒, 用纸棒作为卷发筒,开始为顾客烫发。为了确保顾客发型   稳定,理发师还特地找出了几根橡皮筋和发卡。在“美发店” 这样的混龄角色游戏中,孩子们一起合作,这更有利于幼   儿学会和他人交流,学会关心别人、倾听他人的意见。

 巧用引导方法

在开展混龄角色游戏时,教师要注重对幼儿的心理和 游戏进行深入的研究,巧妙运用适当的指导方式,使幼儿 在混龄角色游戏中,逐渐提高自己的交际能力。

对话交流法。在混龄角色游戏开始之前,教师可以根 据活动主题与孩子们进行一些对话。教师提出一些问题, 让不同年龄段的孩子们一起讨论,当他们取得了共识后, 就可以对游戏任务和角色等进行划分和安排。

以大带小,及时引导法。 “以大带小”这一活动模 式不仅能促进幼儿的相互协助和学习,还能通过儿童教 育来培育他们的爱心和责任感。这不仅满足了“大”孩 子渴望成为小老师、大哥哥或大姐姐的愿望,增强了他 们的自信,同时也满足了“小”孩子对大哥哥大姐姐崇 敬的心理,以及他们想要与大哥哥大姐姐一起玩耍的心 理需求。

不同年龄段的幼儿在友好、和谐和合作的关系中扮演 着不同的角色,这有助于弥补幼儿在家庭中缺乏与异龄儿 童互动的环境,从而显著提升幼儿的社交能力。幼儿通过 与不同年龄段的幼儿进行互动和共同活动,能够学习正确 的人际交往态度和技巧,这不仅有助于他们克服以自我为 中心的心态,还能培养出他们积极的社会行为模式,从而 改善在社会适应方面的不足。

实践应用法。大部分的孩子都是家里的“掌上明珠”, 他们被父母精心呵护,在交往中很难做到礼让、包容、尊 重、合作等行为。教师应以此为切入点,通过混龄角色游 戏,使幼儿学习与他人礼貌交流。

例如,在“聪聪影院”混龄角色游戏中,按照座位的 颜色来安排座位,由中、大班幼儿充当侍者,引导小班幼  儿坐到自己手中卡片对应颜色的座位上,并为小班幼儿购 买爆米花和饮料, 然后请小班幼儿在得到帮助时,说一声: “谢谢你们的帮助,你们辛苦了!”影片播放完毕,请小班、 中班和大班的幼儿一同清扫电影院。通过这种特殊的交流 场景,我们可以逐步培养幼儿的交际技巧。

培育幼儿的社交技巧是幼儿教师的核心职责,同时也  是促进幼儿健康发展的关键要素。混龄角色游戏在培养幼 儿交往能力中具有独特优势,它不仅可以促进幼儿的相互 交流,还有利于促进他们对同伴间互动行为的理解和运用。 我们应当充分发挥混龄角色游戏这一有力的工具,持续增 强幼儿的社交技巧。



 

主办单位:太仓市高新区镇洋幼教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