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5班2023年5月家教专栏:父母做到“4懒2勤”原则,给你一个不一样的孩子!

作者: 时间:2023-05-16 点击数:

《少年说》有一期节目印象非常深刻,其中有一位高二的女生,一上台就说自己是“高商低能°”的人:“小时候我吃饭不会用筷子,他们就给了我一个勺子,这导致我现在,也不怎么会使用筷子。初二的时候,他们才尝试让我自己穿衣服,别的孩子3岁就自己挑选衣服款式,搭配也好看,我却连衣服型号都不懂。”听完这位高中生的控诉,我们才明白是怎么回事。原来这位女生在家里,她只管顾着学习,其他什么活儿都不用干,因为家里上上下下都很宠她,不愿意让她被学习以外的“琐事”烦恼。我们每一位家长,都希望能使出浑身解数,帮助孩子成长。有时候,家长稍微偷懒一些,把事情交给孩子去做,反而收获了一个不一样的孩子。养育孩子这事,妈妈该“懒”的时候就得懒。

01懒于替孩子做事

很多妈妈在照顾孩子的时候,是事无巨细、大小包办,包括吃、喝、拉、撒、睡。但是这样只能养出懒孩子,甚至可能会养成一个“巨婴”,也就是所谓的“生活白痴”。妈妈们也不想等孩子上了幼儿园、离开自己身边的时候,衣服也不会穿、厕所也不会上吧?幼儿园里有老师不假,但老师不是一个孩子的专职保姆。所以,在照顾孩子的时候,妈妈要懒于动手。让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从小培养他动手的能力和不过度依赖别人的习惯。

02懒于帮孩子做决定

有很多父母太喜欢操心了,恨不得所有事情都替孩子做决定,从来不会过问孩子的意愿。最可怕的是,若是孩子没有听话照做的话,父母还会用一句“都是为了你好”来道德绑架。人生旅途中会遇到很多问题和选择,难道父母事事都要帮忙吗?把选择权交给孩子,尊重他们的意愿,让娃自己做决定,不好吗?

03懒于唠叨孩子

贴吧上有一个热门的帖子:你认为什么样的妈妈是好妈妈?有一个回答得到了网友们的高度认同一“不唠叨的妈妈是好妈妈”。有人说父母的爱就是“唠叨”,唠叨多了反而会让孩子感到厌烦和反感,尤其是到青春期的孩子,过多的唠叨会影响亲子关系。明明可以用简洁明了的语言跟孩子沟通,却偏偏要日复一日的重复,何必呢?对孩子少一些唠叨,尤其是不要用“爱”的名义去唠叨孩子,相信亲子相处会越来越融洽。而且,孩子会慢慢变得懂事,不似之前那么叛逆。

04懒于纠正

犯错,是每个人的权利,包括大人偶尔都会犯错,何况是孩子呢?有些父母对于孩子的要求太过苛刻,哪怕一丁点的错误,都会无限放大,联想到未来,真的没有必要!安全范围内,允许孩子犯错,帮助在错误中汲取教训,学会反思错误和改进错误。而过度的纠正,只会让孩子的自信和勇气越来越少。只有知道孩子在不同年龄段的特点和能力,妈妈才能真正知道什么时候该勤,什么时候该懒。我们“懒”的目的,是为了让孩子实现真正的“勤”。

01勤于鼓励

放手让孩子去做事情时,并不是真的什么都不管,而是要在旁边给予适当的指导和陪伴。比如可以教会孩子如何更好做时间管理,学会收纳等。当孩子有进步时,及时鼓励。给孩子一点时间,相信孩子肯定能慢慢做好。

02勤于陪伴

很多父母总是以“忙”为借口,疏于陪伴孩子。可是童年只有一次,在他们需要陪伴的候,父母不能抽时间;那日后不需要陪伴的候,父母也不要在强行要求他们,这便是不伴要付出的“代价”!多一些时间与孩子在一起,让他们感受到来自父母的疼爱,内心会更有安全感。这份安全感,会让孩子在以后的人生中更有底气,不惧风雨和挫折。别再冲孩子发火了,会破坏孩子的灵性!

主办单位:太仓市高新区镇洋幼教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