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他们常常会提出各种各样的要求很多家长心疼孩子常常是孩子一撒娇、一哭就什么都答应,然而这种无条件的满足会给孩子带来一些不良的影响。过度的无条件满足可能正在无声中剥夺他们成长的机会。
不要什么都答应孩子——为什么?
1缺乏自我控制力
无条件的满足会让孩子觉得一切都是理所当然,久而久之,他们就会缺乏自我控制力,不懂得珍惜和尊重。
2依赖心理
过度的满足会让孩子形成依赖心理,认为只有通过撒娇、哭闹才能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这样不仅不利于培养孩子的独立性,还会让他们在未来的生活中遇到困难时无法自立。
3价值观混乱
没有设立条件,孩子无法理解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什么是有价值的、什么是没有价值的。这会导致他们的价值观混乱,不利于他们形成健全的人格。
设立条件——如何做?
既然无条件的满足不好,那么我们应该如何设立条件,引导孩子健康成长呢?这里给大家提供几个建议:
1培养孩子的责任感 设立一些简单的任务和责任,让孩子明白通过努力完成这些任务和责任,才能获得相应的奖励或满足需求。这样能培养孩子的责任感和自律性。
2教会孩子说“不” 当孩子提出一些不合理的要求时,我们要学会说“不”,并解释原因。这样能让孩子学会尊重规则和别人的意见,懂得权衡利弊。
3建立价值观体系 家长要引导孩子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体系,让他们明白什么是重要的、什么是不重要的。这样能让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做出正确的选择。
4鼓励孩子自主决策
在适当的范围内,鼓励孩子自主决策和承担后果。这样能培养孩子的独立思考能力和责任感。
原因解释及实例
解释原因:从儿童心理学的角度来看,设立条件有助于培养孩子的自尊心、自信心和抗挫能力。无条件的满足会让孩子形成高自尊但脆弱的心态,一旦遇到挫折就容易崩溃;而设立条件则能让孩子在完成任务和承担责任的过程中体验到成就感和自我价值感,从而培养起更健康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此外,设立条件还能帮助孩子学会如何面对拒绝和失望,提高他们的抗挫能力。
正确做法的实例:举个例子吧,当孩子想要买一个昂贵的玩具时,我们可以跟孩子说:“如果你能通过自己的努力赚取这个玩具的钱(比如完成家务任务赚取零花钱),或者你在学校表现出色获得奖励,那么我们就可以考虑给你买。”这样既能满足孩子的需求,又能培养他们的责任感和自我控制力。
不要什么都答应孩子要设立条件,这是为了培养孩子的健康心态和健全人格希望家长朋友们能够引起重视并付诸实践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