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4班9月保育知识:秋季传染病预防(25~26上)

作者:顾怡雯 时间:2025-09-23 点击数:

9月,随着季节的更替,天气逐渐转凉且昼夜温差加大,孩子们的免疫系统尚未完全成熟,容易受到各种秋季传染病的侵袭。为了孩子们的健康,让我们携手做好预防工作,以下是一些实用的保育知识和操作建议。

一、常见秋季传染病及症状

(一)流感

症状表现为突然发热,体温可高达 39℃甚至更高,同时伴有头痛、乏力、肌肉酸痛等全身症状,还可能有咳嗽、咽痛、流涕等呼吸道症状。

(二)手足口病

主要症状是手、足、口腔等部位出现疱疹和溃疡,孩子可能会感到口腔疼痛,影响进食,还可能伴有发热、咳嗽、流涕等症状。

(三)水痘

初期会出现低热、乏力、食欲减退等全身症状,随后皮肤上会分批出现红色斑疹、丘疹,很快发展为疱疹,疱疹呈椭圆形,周围有红晕,伴有明显的瘙痒感。

(四)流行性腮腺炎

以腮腺肿胀、疼痛为主要特征,通常先从一侧腮腺开始肿大,然后波及对侧,肿胀部位疼痛明显,尤其在张口、咀嚼时疼痛加剧,还可能伴有发热、头痛、乏力等症状。

二、预防措施

(一)个人卫生

勤洗手:教导孩子养成勤洗手的好习惯,尤其是在饭前便后、外出回家后、触摸公共物品后。使用流动水和肥皂或洗手液,按照七步洗手法认真揉搓双手,每个步骤至少 15 秒,确保手心、手背、手指缝、指甲缝等部位都能清洗到。如果没有流动水,也可以使用含酒精的免洗洗手液。

正确擤鼻涕:教会孩子用正确的方法擤鼻涕,避免将鼻涕逆流入耳道或鼻腔,引起感染。可以让孩子先按住一侧鼻孔,轻轻擤出另一侧的鼻涕,然后再换另一侧。

不随地吐痰:教育孩子不要随地吐痰,如果有痰,应吐在纸巾里,然后扔进垃圾桶。

(二)饮食营养

均衡饮食:保证孩子摄入均衡的营养,多吃新鲜的蔬菜、水果、全谷类食物、优质蛋白质(如瘦肉、鱼类、蛋类、豆类)等,为身体提供充足的维生素、矿物质和蛋白质,增强免疫力。

多喝水:鼓励孩子多喝水,保持呼吸道黏膜湿润,有利于排出体内的毒素和废物。每天至少保证孩子饮用 1000 - 1500 毫升的水,可以根据孩子的年龄和活动量适当调整。

避免食用不洁食物:注意孩子的饮食卫生,不吃生冷食物、变质食物和过期食物,避免食用路边的无证摊贩食品,防止病从口入。

(三)生活习惯

规律作息:帮助孩子养成规律的作息习惯,保证充足的睡眠。每天应保证幼儿有 10 - 12 小时的睡眠时间,包括午睡。充足的睡眠有助于身体恢复和免疫系统的正常运作。

适当运动:鼓励孩子多参加户外活动,如散步、跑步、跳绳、踢球等,每天保证至少 1 小时的户外活动时间。适当的运动可以增强孩子的体质,提高免疫力。

增减衣物:根据天气变化及时为孩子增减衣物,避免孩子着凉或过热。9 月天气多变,早晚温差较大,可以给孩子准备一件薄外套,方便随时穿脱。

(四)环境卫生

保持室内通风:每天至少开窗通风 2 - 3 次,每次通风 30 分钟左右,保持室内空气新鲜。尤其是在孩子起床后、睡觉前和人员密集时,更要注意通风换气。

定期清洁消毒:定期对孩子的玩具、餐具、衣物等进行清洁消毒。玩具可以用清水冲洗或用消毒湿巾擦拭,餐具可以用沸水煮沸消毒 15 - 20 分钟,衣物可以按照洗衣说明进行清洗和晾晒。

减少前往人员密集场所:尽量避免带孩子前往人员密集、空气不流通的场所,如商场、超市、电影院等。如果必须前往,建议给孩子佩戴口罩。

三、疫苗接种

疫苗接种是预防传染病最有效、最经济的方法之一。按照国家免疫规划程序,及时为孩子接种相关疫苗,如流感疫苗、手足口病疫苗、水痘疫苗等。在接种疫苗前,要向医生如实告知孩子的健康状况,接种后要注意观察孩子的反应,如有不适及时就医。

四、发现症状及时就医

如果孩子出现发热、咳嗽、皮疹、呕吐、腹泻等症状,应及时带孩子就医,并告知老师孩子的病情。在孩子患病期间,要注意休息,多喝水,按照医生的建议进行治疗。不要自行给孩子服用抗生素等药物,以免延误病情或产生不良反应。

五、家园配合

及时沟通:家长要随时与幼儿园老师保持沟通,及时了解孩子在园的情况,如饮食、睡眠、活动等。如果孩子在家中出现异常情况,也要及时告知老师。

遵守幼儿园规定:遵守幼儿园的各项规章制度,如请假制度、健康监测制度等。如果孩子因病请假,要在孩子康复后提供医院出具的复课证明,方可返园。

家长们,孩子的健康是我们共同的心愿。让我们携手合作,做好 9 月秋季传染病的预防工作,为孩子们创造一个健康、安全的成长环境。

 

主办单位:太仓市高新区镇洋幼教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