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不必谈电子产品色变,杜绝孩子接触任何电子产品,而应认清电子产品的利弊,合理规划使用电子产品,陪孩子一起成长为面对电子产品有足够自控力的人。
无节制地使用电子产品会对孩子身心发展产生不利影响。
身体上:不利于孩子正常发育。
1.影响身高。晚上10点到1点是生长激素分泌的高峰期,孩子在此时间段熟睡,对生长非常有利。如果孩子熬夜玩电子产品,错过了生长激素分泌的黄金时间,会影响生长发育。
2.体重超标。孩子过早地接触手机、平板电脑等电子产品,并深陷其中,会因长期缺乏锻炼而导致变胖,影响身体健康。
3.容易驼背。孩子玩电子产品时低着头或者长时间保持一个姿势,容易引起颈部肌肉及韧带疲劳,可能造成肌肉韧带的劳损甚至骨骼的改变,导致孩子驼背。
4.影响视力。在玩电子产品的过程中,孩子长时间注视屏幕,眼部肌肉一直处于紧张的状态,会影响视力。
心理上:不利于孩子健康成长。
1.社会交往障碍。长期在电子产品的陪伴下成长,孩子与外界缺少沟通,缺乏一定的社交技巧,从而产生社交障碍。
2.失去自我意识。过度依赖电子产品,孩子亲身体验、动手感知的机会变少,导致孩子的思维被禁锢在电子产品中,失去自我意识。
3.情绪障碍。动画片中展现的内容往往是美好的。然而,现实生活并非完美无瑕,孩子缺乏一定的辨别力,一旦实际情况和孩子的审美认知出现矛盾时,孩子容易产生失望、冲动、愤怒等消极情绪。
避免孩子沉迷电子产品的策略:
策略1 选择互动性大的内容
家长可以为孩子选择一些互动性较强的电子产品,避免孩子只是被动地接受输入的内容。例如,鼓励孩子玩体感游戏,既能收获快乐,也能锻炼身体。再如,让孩子和亲人、伙伴视频聊天,在互动中加深亲情和友情。
策略2 选择创造性大的内容
家长应尽量为孩子选择输出多、创造性比较强的电子产品内容,如绘画填色等。家长也可以引导孩子更好地使用电子产品,使其成为学习的工具,如利用电子产品听故事、录视频、学习做手工等。
策略3 生活性大于虚拟性
家长应尽量为孩子选择一些和现实生活接近的电子产品内容。例如,为孩子选择自然科学类的纪录片,使孩子更容易从视频里找到与现实社会相联结的内容,加深孩子对自然的理解。此外,家长还可以让孩子多接触、使用一些生活工具类的应用程序,如地图、儿童搜索引擎等。通过这些网络工具,孩子可以获得丰富的信息,把虚拟世界和现实生活联系起来。例如,家长在带孩子外出旅游时,教孩子通过手机地图认路,利用电子产品提高孩子的生活能力。
策略4 控制时间
家长可以与孩子约定使用电子产品的时间,并要求孩子严格遵守。如果孩子不能遵守约定,要给予一定的惩罚。孩子的时间观念比较差,家长可利用闹钟、沙漏等提醒孩子遵守时间约定。当玩电子产品的时间已到,而孩子并没有打算停止时,家长可以采用介入打断的方式,转移孩子的注意力,如让孩子帮忙摆餐具、整理玩具等。
策略5 做好榜样
成人的一言一行都会影响孩子,因此家长在孩子面前应尽量少使用电子产品。同时,家长应尽可能多陪伴孩子,和孩子一起阅读、玩耍、做手工、拜访朋友等,减少孩子看电视、玩电脑的时间。此外,假期里家长可以带孩子外出旅游,开阔视野,增长见识,降低孩子对电子产品的依赖。
策略6 增加社会性活动
家长可以电子产品为出发点,逐步增加孩子的社会性活动。例如,孩子喜欢某一款电子游戏,家长可以买一些相应的游戏道具,与孩子进行角色扮演活动。当孩子感受到乐趣时,再邀请其他小朋友来家里,让他们一起进行角色扮演。如此,从孩子现有的兴趣出发,逐步扩展活动范围和类型,提高孩子的社会交往能力。
策略7 培养广泛兴趣
很多时候孩子选择电子产品的原因是不知道玩什么或者没有什么可以玩。如果孩子的兴趣爱好广泛,就会有多种选择,而不是沉迷电子产品。家长可以在尊重孩子意愿的基础上,培养孩子广泛的兴趣,如画画、阅读、弹琴等,让孩子“有事做”,淡化孩子对电子产品的依赖。此外,家长应避免把玩电子产品当成奖励的手段。家长可以把电子产品放在家里的公共区域,当孩子不依赖手机或电脑,专心沉浸在自己的“工作”时,及时给予表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