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岁是孩子发育成长的关键时期,处于思维活动的萌芽期,这一阶段对孩子进行科学的心理健康教育可以使孩子受益终身。幼儿的心理行为都是基于满足自身的某种需求所产生的,那么幼儿最常见的心理需要有哪些呢?
1.父母的陪伴与关怀家长们每天回家后,留出时间和孩子聊聊天,了解孩子在幼儿园一天的生活,这样既可以第一时间了解孩子的心理状态,又能增进与孩子间的情感联结。
2.被接受、被尊重不要过分的苛责孩子,更不要用大人的标准来要求孩子,学会接受孩子的不足。同时,不要当众批评或嘲笑孩子,这会造成孩子怀恨和害羞的心理,大大损害孩子的自尊心,孩子也需要被尊重。
3.得到别人的赞扬孩子的自信心多半是由做事成功而来的,要安排孩子做他们力所能及的事情,多给予赞扬和鼓励,孩子会在赞扬中不断进步。
4.在家庭中的地位不要过分的约束孩子,承认孩子在家庭中的地位。孩子是家庭中的一分子,有发表意见的权利,同时也有选择喜恶的权利。
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方法
1. 游戏 游戏是对幼儿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形式。是一种特殊形式的实践活动,他对幼儿认知、情绪、情感和社会性发展都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它是儿童学习社会交往的重要方法。儿童在游戏中建立的现实伙伴关系和角色关系为儿童之间的人际交往,克服自我中心以及自觉的按照社会行为规范约束自己等创造了有利条件。
2.示范 在心理健康教育中,为幼儿树立榜样,让儿童借助模仿,从无意到有意。从自发到自觉,学习示范榜样的行为和习惯,这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榜样可以是同龄儿童的良好行为,在幼儿健康心理和行为的形成过程中,具有决定性影响作用的榜样是父母和教师的行为。
3.情境演示。情境演示是让儿童以表演的方式,思考和表现在不同的社会情境中做出行为对策的教育方法。它能帮助儿童认识在社会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和冲突,并对之做出合乎社会行为规范的反应。情境演示的方法生动形象,具有趣味性,能够引起儿童的注意和兴趣。通过儿童的表演和演示,能帮助儿童摸索和领悟到解决问题和冲突的方法和技能,提高儿童决策和辨别是非的能力,增强社会适应性。
4. 行为练习。 行为练习指的是让儿童对已经学过的技能和行为进行反复练习,加深儿童的理解和掌握,从而形成稳定的行为习惯。
5.讨论评议。讨论的话题应选择与儿童当前生活联系最紧密的心理健康问题,允许儿童发表不同的意见和议论,也允许儿童表达自己真实的情感和情绪,鼓励儿童对他人的思想和情感发表评议。